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用科技让医学回归初心,而不是迷失无效

白癜风可以治愈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662.html

近一年来医疗界可谓激荡不已,医生面对狂暴的医闹已然麻木,而公众对儿科危机和糖尿病大爆炸却意识淡漠。魏则西”事件爆出细胞免疫治疗等新技术被滥用,更深挖出莆田系『医疗产业化』的阴暗往事。我们的医疗体系究竟能不能维护我们的健康?医学技术的进步究竟能不能促进我们的健康?J?rgBlench的《无效的医疗》(HeilloseMedizin)在十年前提出的问题,如今仍显得振聋发聩。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更是怵目惊心了。

我不是很满意把HeilloseMedizin翻译为『无效的医疗』,Heillose这个词很有深意:Heil在德语里是安全,完美,纯洁无暇的意思(P.S:纳粹著名的致敬词里就用了这个词),而Heil+lose的书面意思是『幻想破灭』。曾几何时,公众对医疗有着玫瑰色的幻想:安全的照料,完美的医术,和纯洁如白大褂的医生。然而现实却是血淋淋和令人失望的,J?rgBlench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揭示了令人失望的原因,即医疗界的三种失控:过量的药物,不必要的手术和徒生烦恼的检测

过量的药物

大处方其实并不是中国特色,而是全世界的医生都会干的事情。年,德国每年开出3万吨药物,平均每人一斤药(真是大吃一斤!)。导致药物滥开的原因很多:医生虽知疾病可以自愈,却拗不过病人而开出安慰剂。诊断疑云重重,那就多开几类来地毯式轰炸。老医生依赖临床经验或同行推介而开出并没有卵用的药物,疏于学习因此也不知道自己过时了(甚至在看到实证研究后还坚持己见,拒绝指南,视之为学派斗争的产物)。

而不同医生为不同病症开出的处方,累加起来也会互相打架,以至于某些老人竟要同时吃20多种药,包括为药物性肝肾损伤擦屁股的药。如果说医生的处方还受到医学规范和道德的节制,那患者自己在零售药房,街坊朋友的保健品推销员的洗脑下服用的中药,药膳和来源不明的保健品,就可怕的多了。在长期随意的使用下,这些『纯天然制品』的毒性往往比处方药还要可怕。

医疗行业收入和药物销售额相关联,而医生和患者自己对于药物的效果也缺乏明确的监控,因此也就不奇怪我们不经意间被灌入这么多药了。

魏则西”事件爆出细胞免疫治疗等新技术被滥用,更深挖出莆田系『医疗产业化』的阴暗往事。我们的医疗体系究竟能不能维护我们的健康?医学技术的进步究竟能不能促进我们的健康?J?rgBlench的《无效的医疗》(HeilloseMedizin)在十年前提出的问题,如今仍显得振聋发聩。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更是怵目惊心了。

不必要的手术

动脉里装十几个支架如今已不算新鲜事了,这其中不超过3个是必须的,而其余的与其说是保险,不如说是增加了更多的你确定性。然而医生不介意因此多赚点钱(未来把这些多余的支架拿出来还可以再赚笔钱)。

心脏介入手术毕竟是救命的功德,医生赚点钱也是应该的,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却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了。腰痛是个谜一样的症状,痛的患者可能也没有突出,突出的地方却可能不痛,该自愈的总会自愈,该痛的还是会痛,切了也没用。虽然外科圣手们围绕着腰痛设计出各种fancy的工具,比如激光蒸发,微创,注射氧气,超声分散,但是大多数的手术并没有实际疗效,而是仰仗安慰剂效应,在假手术对照试验中被扒了底裤。

对于这些『疗法』,研究者建议医生麻醉后做个假切口骗骗患者就好,这样既可以躺着赚钱,还减少了患者的术后风险。有些预防性手术也是令人哭笑不得,比如颈动脉狭窄疏通术在术中中风的概率居然大于其能降低的远期中风风险,逻辑十分感人。显然,这些不必要的手术都是在舍本逐末,医生在对医术的精研痴迷中,已经忘却了初心是为了病人的福祉。方向不对,越努力危害越大。

徒生烦恼的检测

现代医学的诊断建立在一系列检测手段之上,其中很多是高效和严谨的,但并不是全部。首先,没人是%健康的,检测数据会揭示一些看起来很吓人的病灶(比如PET-CT发现的囊肿),但是它们会安静地伴随你一生,你见,或者不见,它都在那儿,不悲不喜。你要是处女座发作非要去修理它,可能折腾折腾着就作死了。

其次,检测数据还会揭示一些真的很吓人的病灶,不过此时你更应该淡定了,因为反正也是治不好的。然而很多癌症病人是诊断后被自己吓死的,这就可悲了,不如不知情开开心心过完余生(心情好还活得更长)。最后,检测中的假阳性是严重的隐患。最经典的例子是前列腺癌PSA检测,假阳性甚至大于真阳性检出率。

大部分前列腺癌是有良心的癌症(多发于高龄男性,往往在进入末期之前,患者就安然而逝了),但如果因为假阳性结果让自己天天忧虑,或者在“治疗”中用力过猛,反而会折寿。如果医生和病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医学检测的结果,误差和意义,那还不如不检测,以免徒生烦恼。当然医学检测从业者就不这么认为了,医生也可能不这么认为(毕竟,科室里的那台PET-CT可是全院集资买的,都指望靠这个金鹅下蛋呢)。

以上三点往往被斥之为医学界的歪风邪气,人们以为,如果医生更严谨,自律,为患者着想,拒绝商业的腐蚀,这些弊病是可以被纠正的。然而J?rgBlench又抛出了更重要的观点:就算这些歪风邪气被纠正,医疗也还是『没希望了』,因为根子上的逻辑有问题。

医疗总是在不断地自我进化以达到『更好』的医疗,但是什么算是更好的医疗?无论是药企还是医生都认为那指的是攻克各种疾病,越是恶性越是复杂越好,医生们享受这种作为救火队员冲进森林大火搏斗的英雄感,药企则躲在背后闷声大发财!但是这种救火式的医疗并没有给大多数人带来真正的福音:美国25%的医疗资源被用在了5%的终末期患者身上,它们的预期寿命只剩下一年。

如果不去治疗他们也只能活这么久,如果去治疗他们,在耗尽保险和家人的积蓄后也许可以多活一个月,医院痛苦不堪地插着鼻饲管和导尿管的时间却长达6个月,算一算QALY(qualityadjustedlifeyear)比不治疗的寿命还要短,这真是太悲惨了。

公众的健康主要仰赖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指导,这需要更完善的早期预防和初级医疗保障中,而医学界在这方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jmtc.com/jbjc/10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