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TA):
病因不明的多发性、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的动脉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年轻女性,病因可能:1、自身免疫因素2、遗传因素3、内分泌(性激素)
病理:
病变早期动脉周围炎和动脉外膜炎,随后向血管中膜及内膜发展。
有不同程度的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弹性纤维断裂,肌层破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内膜增生、水肿、滋养血管增生,肉芽肿形成;
后期出现全层弥漫性或不规则增厚和纤维化,宫腔变细,宫腔内可见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
症状:
急性期:全身不适、发热。多汗、肌肉关节痛、食欲下降、血沉增快等非特异表现,临床容易误诊。
慢性期:大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器官和组织缺血性表现。
临床分型:
1、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及其头臂发出的分支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等)
2、胸腹动脉型(左锁骨下动脉、降动脉、(或)和腹主动脉)
3、肾动脉型
4、混合型(同时有上述两种类型病变)
5、肺动脉型
诊断金标准(DSA)
治疗:
内科治疗:抗炎、激素、免疫抑制剂、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等
外科治疗:支架等
超声诊断:
二维超声:管壁正常结构消失、向心性增厚,轮廓一般较规则,呈不均匀低回声区或偏低回声,钙化较少见。有时外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甚至闭塞。
CDFI:未闭塞处可见血流充盈缺损或好,闭塞处未见血流信号。
左侧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支架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