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简便易行、无创伤、成像清楚、分辨率高。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而且可以判断斑块的性质。
有高血压、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有必要行颈部超声检查,尽早干预和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颈部血管超声可以检查哪些颈部血管?
超声可以检查颈部的多支血管,包括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
可以检查哪些疾病?
通常“颈动脉超声”说的是颈动脉系统。颈动脉系统根据部位不同又分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在这些血管中,颈内动脉是最重要的。
颈部血管超声可以同时检查椎动脉,椎动脉分为左右两侧,供应大脑半球后部的后1/3、脑干和小脑。由于椎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多数情况下),两者关系密切,有时也会同时检查锁骨下动脉。
颈部血管超声可以检查的疾病有:最常见的疾病是颈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包括斑块形成,严重时造成的血管狭窄甚至闭塞。
如何看颈动脉超声报告?
报告一般会描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一般超过0.10cm诊断内中膜增厚。
还会描述血管壁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下简称“斑块”),斑块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回声特性,斑块大小常常用“厚度cmX长度cm”表示。
如果斑块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血管狭窄,这时报告中会描述狭窄的部位、程度等,狭窄程度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什么是内中膜增厚?
血管壁包括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内中膜厚度(IMT)指的是血管壁内膜和中膜的厚度,随着年龄增加内中膜厚度逐渐增加。内中膜厚度反应了血管的年龄,打个比方说,就像皮肤会随年龄增长皱纹一样,内中膜厚度增厚反应了血管壁的老化。平均年龄每增长10岁,IMT增加0.01cm。超过0.10cm诊断内中膜增厚。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单讲就是脂质在血管壁沉积造成斑块,也是血管壁的一种病理性老化过程。打个比方说,就像水管内壁生锈、管壁增厚一样。
什么是血管狭窄?
颈动脉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和头其它部位的主要血管。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脑血管狭窄使得经过脑血管的血液减少,脑细胞就会缺血死亡。
内中膜增厚、斑块、血管狭窄的关系?
内中膜增厚经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增厚到一定程度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了(但是内中膜增厚并非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并不一定都会发展成斑块,内中膜增厚还见于高血压病、老龄等)。斑块严重到一定程度,或者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就会导致血管腔狭窄。比较小的斑块不会导致狭窄,因此不需计算狭窄率。
血管狭窄70%是什么意思,为何要计算血管狭窄率?
简单讲,血管狭窄70%就是指“堵了70%,还通30%”。
计算血管狭窄率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下一步治疗、选择治疗方案。比如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0%以上,需要考虑手术或介入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以上,需要考虑手术或介入支架治疗;闭塞者一般不能再做手术或支架治疗,除少数例外情况;不管手术或介入支架治疗,一般都需要同时进行内科药物治疗。
为什么超声检查和其他检查手段报告的狭窄率不完全一致?
常用的脑血管检查手段超声、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剪影脑血管成像(DSA),这些检查方法原理不同,最后报告的狭窄率也不会完全一样。
颈动脉斑块是否会脱落导致脑卒中吗?
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为此过度焦虑担忧,实际上绝大多数较小的颈动脉斑块都不太可能脱落。比较严重的斑块有发生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导致脑卒中的风险。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何内科治疗?
针对生活方式危险因素: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超重或肥胖者减体重。
斑块治疗能消退吗?
经过超声监测随诊观察,发现有些患者的斑块可以缩小(也称为“逆转”),但是这是很难的,完全消退基本是不可能的。一般争取达到的治疗目标是——不随着年龄进展或者进展较慢。
颈动脉超声的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血管的疾病,颈动脉超声只是一个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动脉硬化的程度。我们筛查血管超声的目的在于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现血管狭窄,选择进一步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法。比如发现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治疗,以预防可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卒中。但是血管重度狭窄者毕竟占极少数,更多数情况是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此时提醒我们要干预那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相应的疾病危险因素。
医院医技科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拥有三星麦迪逊彩超、全新高频数字化DR、西门子多排螺旋CT,能够充分满足临床的需要。
医院-服务百姓
欢迎广大患者就诊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