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西安医院的牟建军教授在“医生站”APP为我们带来了《高血压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伤检测》的讲座,让我们一起学习下相关知识吧!
作者:牟建军
编辑:Medicaltalks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太长不看版:
1、高血压是导致人类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证明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
2、亚临床靶器官损伤是影响高血压患者临床预后的标志或独立因素;
3、现阶段已证明干预LVH可成为高血压新的干预靶点,微量白蛋白尿也可以成为高血压治疗除血压本身以外的治疗靶点,其他因素暂时证据不足;
4、探寻血压以外新的干预靶点是努力的方向。
在高血压控制的同时,积极地降低亚临床靶器官的损伤,能否减少或者中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看完本文你就明白了!
一、高血压降压治疗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
大量研究表明,不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都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此同时,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随着血压下降幅度的增加,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越明显。降压治疗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硬道理,长期血压控制达标,是改善心血管预后的核心环节。
因此,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十分详尽的高血压降压目标值。中国在年也制定了相应指南,指南强调,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压目标值是</90mmHg,而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一般建议降压目标值</80mmHg,具体见下表:
版中国降压指南
二、高血压病程进展特点
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大致是从早期的单纯高血压,逐步发展成亚临床靶器官损伤阶段,最终导致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早期降压达标,是影响整个发病过程的关键所在。
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控制达标,但心脑血管风险发生率仍然较高。中国的CHEFS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达标和不达标之间,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显著差异,即便长期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患者,二者之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控制血压是否是高血压治疗的唯一目标?这是目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