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凉,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朋友的腿脚就容易出现麻、凉、疼的症状,老百姓将其俗称为“老寒腿”,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造成的。其实这种所谓的“老寒腿”,不光是骨科的问题,有时还跟血管疾病有关。
沈阳57岁的鲁师傅,前几年莫名其妙患上了“老寒腿”的毛病,天一凉,病情就加重。
患者鲁琢
鲁师傅过去就有“腰脱”的老毛病,这次病情加重,他以为又是腰脱导致的。可理疗、按摩、热敷这些办法都用上了,症状却一点都没缓解。最后医生诊断,鲁师傅患的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患病时间长,鲁师傅原本小手指粗细的下肢动脉血管,只有一毫米粗了。
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成刚
通过微创手术,鲁师傅的病痛解除了。而且,医生还帮他找到了病根儿。
患者鲁琢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接近20%。尤其像鲁师傅这样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患者,以及肥胖、吸烟的人中所占比例更大。由于下肢动脉粥状硬化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因此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加强运动,并通过药物控制基础疾病,是预防下肢动脉闭塞的最好办法。
其实老寒腿只是民间对下肢凉、麻、疼的一种模糊说法,最常见的病因一个是这种下肢动脉狭窄,另一种是腰椎、膝盖等各种骨关节病。骨关节病引起的“老寒腿”一般经过保暖、理疗和休息后会明显缓解,但这些办法对下肢动脉狭窄作用却不大。下肢动脉狭窄的患者可以自查,具体办法就是用手触碰脚背上的动脉血管,如果博动微弱,或两脚博动强度明显不同,那就很可能是下肢动脉出现问题了,医院血管外科就诊。
记者:洪亮,支岩
辽宁号新媒体编辑: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