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脑主要的输血管道,颈动脉如同自来水管道一样,在昼夜不停地工作着。如果疏于防范,便会有“铁锈”、“淤泥”沉积在血管壁,造成血管管腔狭窄,血流量越来越少,从而影响血液向大脑的供应,这就是颈动脉狭窄。
更加可怕的是,这些“铁锈”、“淤泥”有可能会被血流冲脱落,各种小碎片进入大脑、四肢或者体内各个器官的血管里。一旦这些碎片堵住了关键的小血管,轻则手脚乏力,重则中风脑梗。
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是导致颈动脉不通畅的“铁锈”、“淤泥”,也是我们所说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
颈动脉内膜增厚和硬化斑块的形成
人正常的血管壁分三层,分别是内层、中层、外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血管内膜、中膜与外膜,这三层膜是紧贴在一起的。
当人们由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使血管内“垃圾”越来越多,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参与一系列生化反应后,损伤并穿透血管内膜,聚集到内膜与中膜之间,随着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血管内膜增厚,从而把内膜顶向血管内侧,鼓成了一个包。这个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血栓的形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由于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加上斑块表面较粗糙,使得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渗出并聚集在斑块表面,形成血栓。此时,颈动脉已进一步狭窄。
颈动脉斑块的危害颈动脉斑块如果生长不均匀,可碎裂而产生碎屑。这些碎屑脱落后随血流飘入脑中,可阻塞末梢血管,造成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
如果细小的碎屑阻塞的血管较细,因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面积很小,甚至可以无症状,多数表现为短时间的头晕、手脚无力、行动困难、视物模糊等。
如果碎屑阻塞的血管较粗,则形成的脑部坏死组织面积较大,可导致真正的脑梗,出现卒中的各种症状,如头晕、昏厥、无力、摔倒、偏瘫、失语、偏盲、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大小便失禁、行动障碍等,严重者遗留后遗症甚至有生命危险。少数病人血栓脱落阻塞远端脑部血流,造成急性脑梗,引起中风。
颈动脉狭窄判断标准临床上,常常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目前认为:
A、IMT<1.0mm正常
B、IMT在1.0~1.2mm之间内膜增厚
C、IMT在1.2~1.4mm之间斑块形成
D、IMT≥1.4mm颈动脉狭窄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出现可能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