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园”健康平台,特聘闫永莉教授主讲“免疫与健康”专题。闫永莉教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在该院从事内科临床与教学工作近40年,曾担任医院副院长,医学教育研究员。
颈动脉是一个流向大脑的血液通道,如果它变窄了,大脑就可能因此缺血,引发脑卒中(又称“中风”)。临床上统计,近半数中风都与颈动脉狭窄有关;45岁以上中风患者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达76%。为何“颈动脉斑块”这么高发?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血管斑块---每个人都会长
我们的血液长年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那么血液里的一些脂质成分,就会缓慢地沉积在血管壁上,使管腔变小,就好像我们的水壶一样,里面沉积了大量的水垢,倒水就不方便了。
血管也一样,那些逐渐沉积到血管壁上的“水垢”——就是我们说的“血管斑块”。
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通常,颈动脉的斑块在30岁左右就在生长了,到了40岁左右斑块会增大、增多,而到60岁左右,体检没有发现1个动脉硬化斑块的人就寥寥可数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斑块伴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这个很正常!
但如果你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问题,就算你年纪轻轻,斑块依然会加速生长的,让血管壁变硬、变厚,逐渐突起一个“包”,让血管越来越狭窄,最后可能会把血管逐渐填满,甚至堵死!
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中风!
伸手摸一下脖子两侧,你能摸到搏动的那根血管,就是颈动脉。
它作为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之一,负责将营养和氧气输送给大脑的主干动脉。
因为大脑是一个对血供要求非常高的器官,而颈动脉又因为分岔,比较容易遭遇斑块造成狭窄或堵塞,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
不但会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甚至因为一些不稳定的斑块(表面像一个破坏了的菜花),经常会有一些碎屑脱落,在血流的冲击下,就可能会脱离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脑梗塞(即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遇到的中风,大约80%都是这种)。
一般来说,人老了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动脉硬化。是否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三个指标:斑块的大小及稳定性、是否造成狭窄、狭窄程度。
临床上一般建议: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或斑块达到血管腔50%时,就需药物治疗,并严格控制危险因素。
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以下,且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是否选用药物治疗。
狭窄在50%~70%之间,且有症状的患者;或狭窄超过70%,无论是否有症状,均需介入甚至要考虑手术治疗。
4个元凶加速颈动脉长斑
一般来说,颈动脉斑块在我们20岁就开始“发育”了,40岁的时候开始变得明显。下面这些坏习惯,会让颈动脉加速“长斑”。
1、盐和糖吃太多了
吃盐过量易升高血压,降低血管弹性,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建议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用一个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平装满一盖,即相当于5~6克盐。
长期吃糖过量,可使胰岛素分泌过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变皱,诱发动脉硬化。
2、抽烟喝酒
主动吸烟和二手烟,都会损伤血管,增加血管硬化的风险。大量饮酒会引起血压波动,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
生活中应坚决戒烟、限酒。
3、肥胖
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且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4、不爱运动
运动不足,心脏泵血机能弱化,血液流速减慢。
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在体内,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弹力减弱。身体的代谢废物不能尽快排出体外,加速血管硬化和管壁增厚。
因此,科伦瑞康至善园在线提醒大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