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跨髋关节的动脉闭塞性病变最佳的治疗方法依然是内膜剥脱术+血管成形;无论从保护股深动脉,还是从长期通畅率的角度来看,均有介入手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对于下肢缺血严重、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局麻下微创的腔内手术也是一种选择。年5月29~31日,在线上举办的第九届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论坛(SJVF)上,来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的朱峥嵘主任医师分享了1例跨髋关节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动脉闭塞的病例,并就此类病变的支架植入与植入策略作了建议。
病例分享
病例资料(男性,81岁)主诉:反复抽搐发作半年,胸痛、咳嗽、气促1周。
现病史:平素全面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1~2次/月,服用“奥卡西平”抗癫痫治疗。
既往史:右下肢跛行病史。
CT:左下肺动脉栓塞、左股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方式:予以抗凝、抗感染及抽胸腔积液治疗。
再次出现症状:入院4天后,右下肢疼痛加重伴皮温低、麻木、苍白。
急诊CTA:右髂外动脉、股总动脉闭塞。
手术策略:局麻下穿刺,行腔内手术。
手术过程手术过程(一):穿刺左侧股动脉,翻山进入右侧髂动脉,但从近端导丝经内膜下行走,不能返回股浅动脉真腔;随后逆行穿刺右侧股浅动脉。
手术过程(二):经股浅动脉的导丝配合支撑导管逆行开通右股总、髂外动脉闭塞段,“穿线”进入翻山鞘。
手术过程(三):随后行球囊扩张术,造影显示多节段为内膜下开通,形成了限流性夹层。
手术过程(四):股浅动脉至股总动脉植入一枚6×mm的SmartFlex支架,近端覆盖右股深动脉开口;并桥接一枚8×80mm的SmartControl支架,定位右髂外动脉开口,不覆盖右髂内动脉开口。
手术过程(五):同期置入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
术后复查:术后2周,胸片显示肺炎吸收,左侧胸腔积液消失;随后局麻下取出可回收滤器。术后20个月,复查CTA显示右髂动脉、股动脉通畅,支架无移位、无断裂。股深动脉开口虽然被裸支架覆盖,但是至今随访26个月,仍保持通畅。
术后总结该病例由于全身条件较差,因此选择了创伤更小的腔内手术;但由于闭塞病变较长,开通困难,以至于多处位于内膜下,产生了夹层。针对跨髋关节病变出现夹层是否需要植入支架取决于:是否形成限流性夹层以及夹层远近端血管内压力差是否超过20mmHg。在支架植入的非适应区,应由术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衡量。裸支架覆盖股深动脉开口,只要股深动脉,尤其是开口部位健康,其远期通畅率依然很高,通常不容易引起股深动脉闭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