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怎么回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下肢动脉硬化造成血管堵塞,引起远端组织缺血,并产生一系列症状,例如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等,多见于中老年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与心肌梗塞、脑梗塞没什么本质区别,均源于动脉硬化,仅受累的血管不同,因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被称“腿梗”。 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年龄等,血液成分的改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胆固醇等物质在血管壁沉积,最终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程度怎么判断?
(1)首先根据临床表现,该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能耐受的行走距离越来越短,出现间歇性跛行。晚期出现静息痛和足部坏死。 (2)踝肱指数,是通过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收缩压与肱收缩压之间的比值。踝肱指数是血管外科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检查方法。 踝肱指数越小,说明下肢血供越差。正常人休息时踝肱指数的范围为0.9~1.1,0.5~0.8提示下肢动脉轻度、中度缺血,低于0.5预示着重度缺血。 (3)此外,还有其他检查,比如超声、CTA血管成像、DSA血管造影等,其中DSA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可以精确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等情况,并且可在造影的同时行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治疗?
该病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血管通畅,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及血管搭桥手术等,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病情,手术治疗创伤大,很多老年患者不能耐受,难以广泛开展。 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技术逐渐成熟,介入治疗应用越来越广,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介入手术是在微创的前提下,通过血管穿刺,到达病变血管,并释放支架来打通血管。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