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采用24小时连续治疗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替代受损的肾脏功能,即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年中国专家共识,将CRRT更名为连续性血液净化。
(一)原理的概述
1.超滤作用液体因为膜两侧的压力差从高压区流动到低压区的过程。
2.对流作用在超滤发生的过程,溶液中的细小溶剂(如钾离子、尿素、肌酐)随液体流动移动出来。用于清除中小分子量的溶质。是血液滤过的主要方式。
3.扩散/弥散作用指溶液中的溶质(如钾离子、尿素、肌酐酸)从浓度高的部位向浓度低部位移动,它是依靠浓度梯度差进行物质移动的过程。这是透析中溶质清除的主要机制。用于清除小分子量的溶质。是血液透析的主要方式。
4.吸附作用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因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在透析中,选择性的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菌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血管通路
又称血液通路,指将血液从人体内引出至透析器,进行透析后再返回到体内的通道。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因此又被称为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血管通路可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类。临时性血管通路用于紧急透析和长期维持性透析动静脉内瘘未形成时,主要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永久性血管通路用于长期维持性透析,主要指自体动静脉内瘘和移植物血管内痿。
(三)临时性血管通路的适应症
1、有透析指证的急性肾损伤;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透析治疗;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肾功能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路过渡;
6.腹透、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透析;
7.其他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四)静脉通路的选择
1、锁骨下静脉导管的优点是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概率较低,缺点是易受锁骨压迫而致管腔狭窄,因此血栓形成风险较其他部位的导管高;压迫止血法效果差、出血并发症较多,因此CRRT应尽可能避免锁骨下静脉置管。
2、颈内静脉导管没有上述缺点,且对患者活动限制少,因而一直是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但缺点是CRBSI发生率相对较高。
3、股静脉置管的优点是压迫止血效果好,血肿发生率低,且其CRBSI的发生率并不比颈内静脉高,穿刺方便、技术要求低;[1]虽然股静脉不是血液透析管路推荐的首选位置,但危重患者抢救中,上腔静脉附属的中心静脉常留作血流动力学监测,股静脉仍是血液透析置管的重要位置。缺点是a置管后患者无法下床活动;b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增高;c肥胖及腹泻患者导管相关感染风险增加;d导管功能障碍及再循环率较颈内置管高。
小结
透析用静脉血管通路是透析病人赖于生存的“生命线”,给患者选择正确的“生命线”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守护这条“生命之线”,用我们所学所能,更好的服务于透析患者。
参考文献:
[1]叶华光.超声辅助对股静脉置管CRRT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