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健康伴您一路行★下肢溃疡是血管外科常见病,特别是慢性下肢溃疡更属于疑难病症,愈合时间长、愈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何谓下肢溃疡?如何防治呢?医院周围血管病专家蒲教授带您详细了解“下肢溃疡那些事儿”......
★何谓下肢溃疡在所有的下肢溃疡中,静脉性疾病导致的溃疡所占比例为90%以上,其余不足10%者为动脉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阻塞以及神经性疾病、新陈代谢失调、血液系统紊乱和脂膜炎等所致。下肢溃疡主要由周围血管疾病所致,可大致分为两类:
淤血性溃疡瘀血性溃疡,即静脉性溃疡,属中医“臁疮”范围。
主因:下肢静脉血液淤积,代谢产物堆积而致。
种类:主要包括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浅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
部位:多发于小腿下1/3的内侧或外侧,以内侧较为多见,且多伴有周围组织肿胀,色素沉着等。
缺血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即动脉性溃疡,属于中医“脱疽”范围。
主因: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
种类:主要包括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栓塞;糖尿病足等。
部位:多发生于趾端,早期症状间歇性跛行,并出现“静息痛”,易发展为足趾坏疽,破溃,截肢率高。
临床症状多发于小腿下三分之一胫前或内侧及内踝上方,亦可发生于上肢前臂处,疮面肉芽陈旧边缘高起,不断产生黄色分泌物或夹有淡红血液的脓液,病情时日一长则周围皮肤呈紫褐色,有的还伴有慢性湿疹,每至午后患肢肿胀。
第Ⅰ期
第Ⅱ期
第Ⅱ期
1
第Ⅰ期(局部缺血期)病变肢体未端发凉,怕冷、麻木、轻度疼痛。患者行走一定距离足底或小腿肌肉酸胀、疼痛,被迫停止行走,休息3-5分钟疼痛缓解后即可行走,步行同等距离又发生疼痛,趾(指)部皮色苍白,皮肤温度低。未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
第Ⅱ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第Ⅰ期症状加重,有静止痛,夜间疼痛剧烈,抱足而坐,终夜难眠。足部皮肤营养障碍表皮色苍白,潮红、紫红或青紫,足汗减少或无汗出,皮肤干燥脱屑,萎缩,弹性降低,汗毛脱落,稀疏,常有小腿肌肉萎缩。
3
第Ⅲ期(坏疽期)由于病变肢体严重缺血,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常从足趾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坏疽呈干性或湿性,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也可累及足踝部或小腿,单独足背或足跟发生溃烂坏疽合并感染,肢体溃烂,可有恶臭,出现疼痛或不痛,久治不愈。
预防护理1保暖
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使老烂腿引起的缺血症状加重。所以,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室内的温暖一定要适宜。
2戒烟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病情,使血管痉挛更加严重,患者会更痛苦,所以老烂腿患者不能碰烟。
3锻炼
适当的活动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肢体的血流量,让肢体一直保持活动能力。
4防止外伤
因静脉迂曲,静脉壁很薄,易损伤破裂出血,所以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冻伤或虫兽咬伤。
5抬高患肢
适当休息并抬高患肢,以便促进患肢血液回流,可以减轻患肢肿胀及预防小腿溃疡。
6下肢溃疡合并湿疹
若合并湿疹时应及时治疗,避免抓破感染引起溃疡或加重。
下肢溃疡肿么办?
如何治疗?
国粹中医“去腐生肌”疗法独具优势目前,下肢溃疡的治疗任务仍很艰巨,治疗不及时就会有面临截肢的风险。中医在治疗慢性溃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独特的优势。国粹中医专家蒲教授的“去腐生肌”疗法,是一种安全、绿色疗法,是根据下肢溃疡的病因病机从中药学的药性药理入手,继承和发扬祖传验方,潜心钻研出来的,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用机理发挥其疏通经络、解毒化瘀、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到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和血管功能的恢复,促进组织再生。
作用过程1、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通经络、祛腐生肌,从而恢复血管通畅,重新建立患肢循环,促进组织再生。
2、使用疏通经络的药物改变血管内壁的弹性,快速修复受损的瓣膜,使突起的团状、条索状血管团逐渐缩小、平滑。
3、通过调整机体功能,促进患肢的正常代谢,彻底消除血栓的形成因素。
专
家
推
荐
蒲荣,中医研究员/教授,中医研究员,出生于中医世家。擅长治疗下肢溃烂、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足、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慢性难愈合性伤口。研究有素,以辩证准确、药精效着为特长,对许多疾病的诊治都有独特的见解。尤其擅长治疗囊肿、肿瘤、癌症、肝脏病、肥胖病以及糖尿病、妇科、男科等方面的疑难杂症。
温馨提示:提前3天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