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一个单亲妈妈的善良选择

“我能力不够,别的事情我都帮不上忙,只有这个事情我还能做得到,也算是尽绵薄之力回报社会吧……”

说这句话的人叫陈婧,一个普通女工,单亲妈妈。

她带着8岁的女儿寄居在体弱多病的父母家中。

陈婧说的“这个事情”是“无偿献血”。33岁的她自20岁那年开始,几乎没有间断过无偿献血。

在陈婧家里,无偿献血证已积起厚厚的一摞。

她曾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0—2011年度湖南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0—2012年度湘潭市无偿献血模范”。截止2013年,她总共参与了40次无偿献血,总献血量达12200ml,现在正在申报“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而如今,一直帮她分担生活和孩子读书费用的父母,由于身体病痛不断,一家人的生活日渐捉襟见肘。

参与献血只为帮助别人

陈婧是湘钢生活服务公司的一名司泵工。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是在2001年,那时她刚参加工作。

一天下班时,陈婧看到路边停了台献血车,有志愿者在宣传无偿献血可以救人。之前对献血知识一无所知,还很害怕打针的陈婧没加思索,走上了献血车。

“我非常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但我家里条件不好,钱的方面我们帮不上人家。”陈婧认为,既然献血还能救人的命,这就是一个帮助人的好途径。在献血车里捐献全血一般需要间隔半年时间,最初几年,她每6个月定期去献,成了一名固定献血者。

献血次数多了,陈婧得知直接到中心血站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捐献单采血小板,可及时有效地救助车祸、产后大出血或白血病等危重病人。因为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捐出的血小板在48-72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比捐献全血的恢复时间要短得多,所以献成分血的间隔期是半个月。

此后,只要和她相同血型的病人需要血小板救治,她几乎是一个月捐献1次。“这样就有更多的机会帮到有需要的人了。”

只要有需要,再大的风雪也会赶来

侯湘京是中心血站采血科的机采工作人员。对于陈婧,她再熟悉不过了,“医院有应急救援需要,我们打个电话她就赶来了。”

血液分离机采集机采血小板,全过程大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才能分离出血小板,并将其它血液成分还输给献血者。加上采集前的血液化验,往返路程,来献一次机采血,差不多要花上半天时间。

预约献血这天,陈婧常常一大早送了女儿上学就直接赶来血站,碰上女儿休息日,她只好带上女儿一起去。

每献一次血,都需要扎两次针,一次化验,一次输血;陈婧身体较胖,手上的血管不清晰,偶尔还要多扎一针才成功。

“她从来没有因此抱怨过,总是一脸的笑。”侯湘京很喜欢陈婧的乐观宽厚。

陈婧来献血的次数多了,便和医护人员熟络起来,不少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现在血站宣传科工作的龚阳清,曾经是采血科的机采工作人员,陈婧每次到血站献血后还总是要去找她聊聊天。

3年前陈婧冒着大风雪来救急的情形,依然让龚阳清对这个单纯善良的热心女子心存感动。

春节期间常常面临血荒。那次正在春节假期里,风雪交加,天气异常寒冷。医院有个车祸病人急需用血,血库告急。工作人员给和病人同型的献血者们逐一打电话。有的回外地老家过春节了,有的因为路途较远,天寒地冻实在不便出门。能赶来的只有少数几个人,陈婧是其中之一。

“她进来时,一边搓着手跺着脚,一边笑着嚷嚷‘冷死啦’!”龚阳清回忆当时的情景依旧十分清晰。

2014年年初,陈婧因妇科疾患做了个小手术,暂时不宜献血。“只要符合要求了,我还是要献的。”如今,献血已经成为了陈婧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她参加了莲城志愿者协会无偿献血大队,成了一名志愿者,经常到献血点去服务,并向过往群众宣传献血的好处。

父母体弱多病,她笑对生活困难

“陈婧这个人想法非常单纯,她只想着要尽可能地帮到别人。其实她自己也很需要帮助。”在长期的交往中,大家已经建立起了彼此的真诚和信任。龚阳清渐渐了解到,平常总是一脸笑嘻嘻的陈婧,家境其实非常不好。

陈婧和前夫离异时,女儿还不到1岁。她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况且前夫因自身的某些原因近5年来没有给过孩子抚养费,陈婧只好带着女儿寄居在父母家。一同居住的,还有她84岁的外婆。

陈婧是家里的独女,父母因为身体状况不好退休较早。虽然工资收入都比较低,但一家三代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要是没病没痛,我们的退休工资还可以帮帮她。我现在医院。”陈婧的母亲张白兰今年62岁,上世纪70年代从省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湘钢财务处工作,直到10年前退休。

一份张白兰去年住院诊断书上显示:后循环缺血;左颈内动脉闭塞;右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双侧颈动脉硬化并混合斑块形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胆囊炎多发结石;脂肪肝;右侧筛窦粘膜下囊肿……

因为颈动脉堵塞,张白兰常常头晕。如果不是去年做家务时犯头晕摔伤,医院。“医院检查,就会要求住院治疗。”张白兰算了笔账,上次住院治疗一共花费了3000多元,自己要负担1000多元。这是她将近一个月的工资。“我们的退休工资都不多,除了生活,还要留点钱给外孙女读书。”

陈婧的父亲陈铁锚,今年63岁,是湘钢的一名退休司机。30年前的一场车祸让他几乎丧命。虽然抢救后逐渐恢复,但身体状况却大不如前,至今仍有不少后遗症,特别是喉咙长年咳嗽、吞咽困难,需要长期服药维持。前几年做了胆切除手术后,又查出了冠心病、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不是迫不得已,医院,自己买点药挺一挺也就过去了。”陈铁锚说,去年自己和老伴实在没扛住,两人同时住院了。当时,陈婧既要照顾他们,又要管小孩和外婆的生活。连续多日的劳碌奔波后,陈婧的身体也弱了很多。

“惟愿我们多活几年,不然她一个人带着小孩真的没办法生活。”陈铁锚最担心的就是如果哪天自己和老伴不在了,女儿和外孙女将怎样生活。

让老两口欣慰的是,虽在单亲家庭中,外孙女非常乖巧懂事,从不向家里提任何让他们为难的要求。一家人都因为这个女孩,生活中有了希望,多了乐趣。

她的善举,赢得尊重与爱心回报

陈婧的家境情况逐渐被血站职工熟知后,大家也常常会尽自己所能帮帮她。有的送衣服给她的女儿穿,有的带来食品要她带回去给女儿吃……每每如此,陈婧都会非常开心地接受大家的好意。

“有钱就多用点,没钱就少用点,都一样的要过日子。比起那些饭都没得吃的人,我们算是好过的了。”这是母亲张白兰常说的话。大约是受母亲的影响,陈婧也一样知足常乐,在工作岗位上很敬业,休息时间就忙着为社会多做点好事。

“她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人。”除了父母的健康,似乎没有可以让她担忧的事情了。这种善良和单纯常常让熟悉她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感动,“我们希望社会爱心人士也都能一起帮帮陈婧,她父母的疾病需要尽快接受全面检查和治疗。”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那里
白颠疯会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jmtc.com/jbjc/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