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高血压、糖尿病会导致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老年高血压前期合并糖代谢异常(IGT)患者同样容易对靶器官造成损害。
高血压前期和糖耐量异常的概念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显示人们已经意识到对疾病进行预防和积极干预远比治疗来的重要。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当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75mmHg时,血压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我国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约为40%,其中约50%的高血压前期患者10年后发生高血压。目前针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是否应该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还没有定论,但是理论上,将干预措施提前高血压前期应该能使患者获益更多,减少对心脏和血管的损伤。
对于IGT患者也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国外研究报道大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都曾出现过IGT。在我国IGT人群中,每年约有8%的IGT患者发展为T2DM,若没有任何的干预手段,50%以上的IGT患者将在5年后发展为T2DM患者。同时,IGT已被证明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IGT患者不但存在演变为T2DM患者的可能,还增加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
IMT是判断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的敏感指标。本组研究显示,IMT在高血压前期组和IGT组均发现增加,在高血压前期合并IGT组中的增加最明显,提示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因素均会对动脉血管产生影响,这与Manios等研究结果一致。而高血压前期合并IGT组的IMT增加尤其明显的原因可能是较高的血压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而餐后高血糖则会促使线粒体产出大量的超氧化物阴离子,患者易出现低度炎症反应,导致内皮损伤。而高血压前期合并IGT组中,血管壁受到了异常血压和异常血糖浓度的相互作用,导致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加剧。这一点能够从hs-CRP水平的变化上得以证实,hs-CRP能够敏感评估患者机体的炎症程度,同时出现血压和血糖异常患者的炎症反应加剧。存在血压和血糖异常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是促使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研究发现IMT的改变与血压和血糖的变化紧密相连,IGT会显著促进老年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管损害。所以为了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老年高血压前期合并IGT患者不但需要控制血压,还需要及时检测自身的血糖变化,并加强早期的干预性治疗,以降低自身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