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名医专访西南医院何国祥教授检测冠脉易损

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是患者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一旦破裂极有可能会造成威胁生命的可怕影响。因此,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的检测十分重要。为此,医课室心能量记者采访了何国祥教授。

何国祥教授接受采访

名医专访

易损斑块的影像学检测搜索

何国祥教授:近来这些年,OCT、IVUS检测易损斑块已有很多临床应用研究和经验,今天我侧重讲一讲,如何从简单的冠状动脉造影来识别冠状动脉的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的特点可以赋予造影上的影像学特征。

一、“手镯”征:在冠状动脉造影上显示血管内有手镯样的阴影;

二、血管边缘不规则;

三、密度不均匀;

四、偏心病变;

五、与钙化的关系;

六、冠状动脉运动状态异常,特别是有弯曲的,有相向或者对向运动的模式,斑块容易被挤压,也容易导致斑块的不稳定;

七、伴有血栓;

八、斑块的进展。

故,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候,就造影的形态学改变,是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斑块的稳定与否。

除了观察造影的改变,近些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新的检测方法也被发现。如,利用近红外线检测板块对声波的反射,以及使用PET-CT氟18做标记检测斑块对CT吸收值强度的变化以了解斑块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影像学检测方法很多,除了常规CTA以外,IVUS、OCT、冠状动脉造影都是最常见的方法。每种检测方法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同的,比如,造影可以看到管腔狭窄的程度,但却很难了解斑块的成分,那么,OCT、IVUS就可以对斑块的成分进行了解和估计。再比如,用血管镜观察血管内血栓会更清楚。所以,综合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来判断板块的稳定性是很重要的。

何国祥

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美心律学会(HRS)资深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技术培训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学管理专委会(CPAM)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络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心血管病介入技术培训基地导师,等。先后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和《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等20多家医学期刊编委、常务编委、地区副主编或特邀编委,是国外有关SCI期刊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审稿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jmtc.com/jbzd/1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