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动脉疾病vs高血压从机制出发

奉献爱心 http://www.luannanzx.com/lnxfc/10898.html
动脉疾病vs.高血压:从机制出发——第七届亚洲动脉年会在沪召开

  第七届亚洲动脉年会(ThePulseofAsia)于年5月22日至23日在上海瑞金宾馆举行。此次会议由亚洲动脉学会与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大约名来自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从事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包括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AlbertoAvolio教授、韩国关东大学医医院Jeong-BaePark教授、台湾国立阳明大学Chen-HuanChen教授等。

王继光教授:以动脉检测为核心,推动交叉疾病诊疗

  亚洲动脉年会从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至今已举办七届。目前,高血压动脉学会由王继光教授担任执行委员,并负责协调亚洲动脉学会以及亚洲动脉会议相关事宜。在会议期间,《门诊》杂志记者朱超针对会议亮点以及动脉检测等问题采访了王继光教授。王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是亚洲动脉年会召开的第七年,而第七年对于学会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点。学会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也许是不成熟的,而在这一年中,当回首过去并展望未来时,总结与思考学会推进工作中的得与失,这对学会及年会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王继光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系统地从三个方面讨论动脉结构与功能领域的重要问题:第一,动脉检测的问题,即如何检测动脉结构及其功能状态,尤其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讨论动脉功能的检测。第二,在讨论检测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动脉检测的临床意义,即探讨动脉检测将会在多大程度上提升预测风险、判断预后等方面的水平。第三,相对系统地讨论指南、共识等问题,即探讨动脉检测及相关治疗的规范化问题。在未来,将可能启动动脉检测的有关工作,并建立更多的临床规范,以使得在疾病的诊治方面能更好地应用动脉检测。

  

  最后王继光教授表示,高血压和动脉疾病之间互为因果,血压升高时将引起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则会升高血压,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高血压和动脉之间关系密切,临床医师在诊治高血压时需要了解动脉情况。

学术亮点:从血管功能到血压监测

  AlbertoAvolio教授演讲主要围绕血管功能的两个重要方面——动脉钙化和动脉僵硬度,重点阐述动脉钙化是否可以作为动脉僵硬度的治疗目标。动脉钙化包括内膜钙化和中层钙化,Avolio教授所感兴趣的是中层钙化。值得注意的是,动脉钙沉积的机制和骨形成的机制相似。另外,脉管系统是人体内仅次于骨骼钙化最多的结构。血管的内皮下有内弹力层、平滑肌细胞、外弹力层和外膜,平滑肌细胞通过转分化导致表型的改变最终产生由成骨细胞激活导致的钙化。AlbertoAvolio教授希望能够控制或者规划这个过程中的步骤最终影响钙化的形成。最近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和CT监测到的动脉钙化相关,结果可以用两者共同的基因病原学解释,同时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和非钙化的粥样斑块无关,和骨密度也无关。大鼠钙过负荷模型显示,也就是说维生素D3和尼古丁可以明显降低血管的顺应性。在慢性肾脏病大鼠模型中主动脉僵硬度和大鼠的血管钙化及重构有关,ACEI在囊性肾脏病大鼠模型中能够限制脉搏波速度和主动脉钙化。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能够影响动脉钙化和僵硬度呢?是否可以通过阻止血管的骨生成来抑制血管钙化?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兔模型的动脉钙化,TG2和NOS的变化有可能会影响血管僵硬度调节,而NOS和TG2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证实组织谷氨酰胺转氨酶NOS的下调和年龄相关的血管僵硬度增长相关。动脉僵硬度在细胞和分子层面的两种机制无外乎动脉钙化和一氧化氮及细胞外基质的改变,而既往研究已经证实谷氨酰胺转氨酶2是平滑肌细胞诱导动脉钙化的关键,且动脉钙化需要的是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那么动脉钙化是否能够作为动脉僵硬度的治疗目标呢?AlbertoAvolio教授认为现有的关于动脉钙化和动脉僵硬度基础机制的实验数据提示两者间可能存在潜在的联系。

  Jeong-BaePark教授在会议中演讲的主题是“亚洲清晨高血压监测在血压管理中的应用共识”。Park教授告诉本刊记者,他们团队已经公开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清晨高血压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心血管事件相关。亚洲人群和其他地区相比,睡眠觉醒时血压变化速度更快,更容易发生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卒中,也就是说清晨高血压和卒中风险及血压水平高低密切相关,是预测今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更重要的因素。因此,清晨高血压对于亚洲人群来说尤其重要,但是清晨高血压即血压晨峰的定义目前尚不清楚,Park教授团队目前正试图通过正确定义血压晨峰来指导清晨高血压的管理。就如何管理清晨高血压,2年前Park教授就开始和王继光教授、KazuomiKario教授等沟通以达成共识。他表示,控制清晨高血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效降压,药物作用时间应当覆盖夜间和次日清晨。如果单药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可以增加剂量或者将一定剂量的药物分别于清晨和夜间服用,保证药物作用时间覆盖次日清晨的血压。

  Chen-HuanChen教授的演讲内容围绕中心动脉压对高血压管理是否具有帮助展开。Chen教授指出,传统上我们采用上臂式血压计测量肱动脉压,但是肱动脉血压难以全面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血压水平。目前,临床上已拥有了测量中央动脉压的血压计,这对临床诊断提供了很多帮助。首先,传统的血压计可能高估了实际血压,导致部分人群被误诊为高血压;也有可能低估了血压,使得部分患者并未被诊断出来。因此,如果采用中心动脉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血压,一方面使那些并没有那么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减少药物服用;另一方面减少高血压患者的漏诊率。

终身成就奖

  大会上授予了韩国ByungHeeOh教授以及我国朱鼎良教授获得终身成就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wjmtc.com/jbzd/1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