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刻不容缓,打开生命通道江夏区中医医院开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9日讯(记者关晓锋通讯员吴芬)1月8日,医院开展1例颅内动脉介入取栓术,为一名78岁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打通血管,重启生命通道。据了解,患者张奶奶今年78岁,患有高血压、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基础病。1月7日上午,张奶奶在家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右侧肢体偏瘫、呼吸急促等情况,家属连忙将其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医生考虑张奶奶为脑卒中,立即启动“卒中流程”,开通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通过颅脑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对张奶奶进行了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张奶奶的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急性脑梗死。“对于脑梗死患者,4.5小时内给予静脉溶栓,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在评估静脉溶栓风险、与其家属沟通后,脑病科介入团队立即对张奶奶行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不一定能完全溶通血栓,如若不成功,还需进行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高超说。溶栓治疗后,张奶奶仍然处于昏迷、偏瘫状态。脑病科医生评估,溶栓治疗未能成功再通闭塞的血管,患者有颅内大血管闭塞的可能。为此,医生立即对张奶奶进行了头颈部血管CT脑动脉成像和脑灌注成像检查。检查结果证实,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同时左侧大脑半球有大范围缺血低灌注的脑组织。医生为患者手术中。“大动脉闭塞所致的脑梗死,不仅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而且静脉溶栓再通率较低,是脑梗治疗的‘拦路虎’。如果不及时取出血栓,开通血管,缺血的区域会发展为大面积梗死,危及患者生命。”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主任张茂说,与此同时,脑梗死发生后,坏死组织周围尚存在濒临死亡的脑组织,被称为“缺血半暗带”。如果不及时恢复血供,“缺血半暗带”会相继坏死,脑细胞一旦死亡后无法再复活。因此,挽救“缺血半暗带”至关重要。当天中午,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孙冬联合医院脑病科介入团队,为张奶奶行微创介入治疗——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术中,介入团队将取栓装置通过股动脉,到达颅内动脉血栓阻塞部位,顺利将堵塞脑动脉中的血栓取出,以最快的速度打通了原本闭塞的左侧大脑中动脉,恢复了脑血流,挽救了处于缺血过程的脑组织、脑细胞。手术过程仅耗时30分钟。术后,张奶奶生命体征稳定,病情明显好转。术前、术后对比。“介入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为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开拓了新途径。”张茂提醒,卒中治疗的“时间窗”非常短,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窗”对降低死亡率致残率至关重要,市民一旦出现肢体偏瘫、意识障碍、视物重影、行走不稳、失语、头晕、呕吐等卒中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接受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治疗,最大程度降低残疾,挽救生命。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wjmtc.com/jbzd/14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