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www.bdfyy999.com/方先生怎么也没想到,只当是劳累所致的心悸胸闷,却是动脉导管“漏洞”合并动脉瘤作怪。这类疾病十分罕见,仅占总体病例的1%,随时可能危及生命。近日,海军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多学科配合下,通过介入治疗,为方先生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经主动脉腔内超声引导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也为罕见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开创了一种新途径。38岁的方先生来自厦门,平时身体一直很好。但近年来,他经常感到心悸、胸闷,尤其在剧烈运动后症状更为明显,医院求医未果,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医院就诊后,方先生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更糟糕的是,他的心脏还藏有一个“漏洞”,即动脉导管未闭。医院心血管内科立即将他收到病房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经心脏CT三维重建等检查,方先生的动脉导管属于“双动脉瘤型”,即动脉导管上有两枚动脉瘤,情况十分凶险,随时有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风险。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至15%。动脉导管本是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出生后婴儿开始肺的自主呼吸,动脉导管24小时内自行闭合。如该通道持续不能闭合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常见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由于方先生的症状较为隐蔽,常规检查难以发现,因此他并不知道自己患有先心病。目前大多数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可用经心导管介入方法得到根治。然而方先生动脉瘤最粗直径约8毫米,最细处约1.7毫米,吹弹可破的瘤体及狭长的导管蒂部,穿刺及建立轨道难度大,随时都有破裂风险。能否选择一种其他手术入径?面对这一挑战,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张家友协同神经外科副教授梅其勇反复进行术前讨论,制定了两套手术方案,最终决定打上“双保险”,采用心腔内超声和血管造影经皮导管进入患者动脉血管。该手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还能高度准确地封堵动脉导管,保护患者心脏功能。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在神经外科、超声诊断科、放射诊断科的全力配合下,方先生被推进了手术室。术中,张家友教授和汤晔华副教授团队分别从患者左侧股动脉和右侧股静脉穿刺进入,在心腔内超声和血管造影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建立了主动脉-肺动脉-动脉导管轨道,沿轨道将封堵器经降主动脉送至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处,释放、回撤、封堵。经过一个多小时手术,两枚动脉瘤和动脉导管的“漏洞”封堵成功!术后,经主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方先生未闭的动脉导管被封堵器固定良好,异常分流消除、主动脉无狭窄、心脏杂音消失,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我太幸运了,感谢医生精湛的技术,解决了我心脏上的大问题,手术后我胸闷、心悸感觉就消失了。”方先生感慨地说道。为表达感激之情,他特地定制锦旗赠送给医护团队。作者:李晨琰王根华文:李晨琰王根华图:院方供图编辑:张鹏责任编辑:唐闻佳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jmtc.com/jbzd/1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