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是全球首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目前,静脉内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主要治疗方法。研究显示,一系列因素影响着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预后,包括血栓的位置和栓子的长度。然而,目前对于大脑中动脉的分段不尽明确,尤其是M1段的界定,进而导致栓子位置描述的不明确。近期,来自德国的BenjaminFriedrich教授及其团队采用了一种新的客观简便的方法,重新定义了栓子的位置和确立了一个新的指标,并分析其与静脉内溶栓后90天的临床预后。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troke杂志上。
该研究团队在例卒中患者中筛选出例经CT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卒中患者。研究人员测量了栓子的长度和位置,定义大脑中动脉延长线、颈内动脉及大脑前动脉起始部的交叉点为T点,测量T点至血栓起始部位的距离并定义为DT,并分析DT和卒中后90天的mRS评分的相关性。
注:Representativecasesofmiddlecerebralartery(MCA)stroke,withashortDT(A)andalongDT(B).Coronal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CTangiog-raphyimagesof2differentpatientsareshown.Thearrowsindicatetheclearlyidentifiablelocationsofvesselocclusion.ThedottedlinealongtheMCAshowsthemeasurementofDT.DTindicatesdis-tancefromthecarotidTtothethrombus.
研究结果显示,DT是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卒中患者静脉内溶栓后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预后方面,DT5mm和DT30mm的患者90天的mRS≤2分别为20%和57%(P=0.);死亡率方面,DT5mm及DT30mm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55.6%和4.8%(P=0.)。意味着较大的DT值意味着更好的临床预后和更低的死亡率。相反,当DT16mm时,临床预后与DT数值的变小呈指数关系的递减(P0.),患者获得良好临床预后的可能性仅有50%。然而,研究发现临床预后与血栓的长度无关(P=0.32)。另外,研究人员发现长栓子更好发于大脑中动脉的近端而非远端(P0.)。
结论: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卒中,DT是静脉内溶栓治疗后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些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的急性卒中患者,有必要考虑采用其他的治疗方法,如动脉内取栓,而不是静脉内溶栓。
白癜风复发难治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