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发展历程

年,Bernard首次将导管插入动物的心脏。

年,德国医生Forssmann首次将一根尿管从自己的肘静脉插入,经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摄下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胸片,开创了人类心导管技术发展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右心导管和左心导管术。

年,Seldinger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技术,从而结束了介入操作需要进行血管切开的历史。

年,Sones在进行一次主动脉造影时,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剂是右冠显影。这一偶然并带有危险性的事件却成为了现代冠脉介入技术的开端。

年,Judkins采用股动脉穿刺的方法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从此这一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年,德国的Gruentzig首先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此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技术从欧洲到美洲迅速被推广,适应症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工业产品也迅速发展,各种操作设备(如导管、球囊)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病变的处理。

年,Puol和Sigmart将第一枚冠脉支架置入人体。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减少PTCA的再狭窄,可以处理夹层和急性血管闭塞,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又一个里程碑。

年,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投入临床,使支架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使冠脉介入治疗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纪元。

介入治疗指征

1.对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介入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

2.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提倡尽早介入治疗。高危患者主要包括:反复发作心绞痛或心肌缺血或充分药物治疗时活动耐量低下;血心肌酶指标升高;心电图新出现的ST段压低;出现心力衰竭或出现二尖瓣反流或原有反流恶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持续室速;6个月内接受过介入治疗;曾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等。

3.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尽可能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患者急性期的死亡风险并改善长期预后。根据患者就诊的时机以及初始治疗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策略:

(1)直接PCI: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内行PCI直接开通IRA。直接PCI可以及时、有效和持续的开通IRA。建议“进门-球囊开通”时间控制在90min内。对于12h内(特别是3-12h内),尤其是对于有溶栓禁忌的患者,如有条件应行直接PCI。对于发病超过12h,但仍有缺血症状、心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也建议行直接PCI。对于发生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可将时间放宽至36h。而对于发病已超过12h,且无缺血症状的患者,则不建议行PCI。

(2)转运PCI:首诊医院无行直接PCI的条件,而患者不能立即溶栓,则转至具备PCI条件的医院行直接PCI。

(3)补救PCI:溶栓失败后IRA仍处于闭塞状态,对于IRA所行的PCI。

(4)易化PCI:发病12h内,拟行PCI的患者于PCI术前有计划的预先使用溶栓或抗血小板药物,以尽早开通IRA。

技术分类

1.PTCA

采用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指引导管送至待扩张的冠状动脉口,再将相应大小的球囊沿导引钢丝送到狭窄的节段,根据病变的特点用适当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扩张,达到解除狭窄的目的。

但单纯PTCA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急性闭塞多见于术后24h内,发生率在3%-5%,可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再狭窄一般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发生率在25%-50%,患者会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多需再次血运重建。由于以上的局限性,目前已很少单独使用。

2.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将以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制成的网状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狭窄的部分以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通畅,可减少PTCA术后的血管弹性回缩,并封闭PTCA时可能产生的夹层,大大减少了PTCA术中急性血管闭塞的发生。但由于支架置入部位内膜增生性改变,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仍是主要的问题。早期应用的是裸金属支(baremetalstent,BMS),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为20%-30%。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在裸支架的金属表面增加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涂层和药物,此种支架置入后,平滑肌的增生被抑制,使再狭窄进一步降低(10%以下)。但DES会使血管内皮化延迟而造成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高。

3.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tionalatherectomy)

冠状动脉旋磨术是采用呈橄榄形的带有钻石颗粒旋磨头、根据“选择性切割”的原理选择性的磨除纤维化或钙化的动脉硬化斑块,而不会切割有弹性的组织和正常冠脉。主要应用于严重狭窄伴重度钙化的病变。

4.冠脉内血栓抽吸

应用负压的抽吸导管将冠脉内的血栓抽出。多用于血栓性病变或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

5.切割球囊成行术

是在球囊上纵向安装3-4片微型刀片,当球囊开始扩张时,刀片将血管狭窄处的增生组织切成3-4份,而后球囊充分扩张病变处。主要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或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病变。

6.其他

准分子激光成形术、冠脉内放射治疗等。可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但临床应用较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9.06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jmtc.com/jbzd/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