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们提到过,脑的供血分两大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首先了解一下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ICA,Internalcarotidartery),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颅外段起始部呈梭形膨大,行程直,无分支。位置深不宜触摸到。颅内段行程弯曲,分支多。接下来我们主要看一下颅内段的分段和分支。
颈内动脉分段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年Fisher提出的5段分法,另一种是年Bouthillier的7段分法,这里展示的是7段分法。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段
颈段(C1):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止于颈动脉管(岩骨)颅外口。这段颈内动脉同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颈段通常不发出任何分支。
岩段(C2):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岩骨)内,起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
破裂孔段(C3):破裂孔由两部分组成:颅外骨膜上的一个孔和一个垂直管道。破裂孔段起于颈动脉管末端,与孔部擦肩而过,在破裂孔的垂直管内上升,向着海绵后窦,止于岩舌韧带上缘。
海绵窦段(C4):此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近侧硬膜环。这段颈内动脉主要行走于海绵窦内,四周为结缔组织、脂肪、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
床突段(C5):此段起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侧硬膜环,行程短。床段C5属于硬膜外结构。
眼段(C6):该段起于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点的紧近侧。这段颈内动脉常发出两条重要动脉,即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
交通段(C7):交通段起于紧靠后交通动脉起点的近侧,止于颈内动脉分叉处。此段发出两个重要分支: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眼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都是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分段较多,后文中会详细提到。
眼动脉:发自颈内动脉眼段,最常见于硬脑膜下间隙,行于视神经下方。
后交通动脉:发自颈内动脉,是连接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桥梁。在蝶鞍和动眼神经上面,与大脑后动脉吻合。因此,当发生后交通动脉瘤时,将会压迫动眼神经,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开大。后交通动脉管径变异大,可直接延续为大脑后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发自颈内动脉末端,沿着视束下向后走行,至大脑脚前缘又斜向后外,再越过视束,于海马旁回、钩附近,经脉络膜裂至脑室下角,形成脉络丛。其皮质支主要营养海马和钩,中央支营养内囊后肢的下部和苍白球等。其特点是行程长、管径细,易发生栓塞,所以临床上苍白球和海马发病较多。
注:部分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