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脑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多,1月23日上午,79岁男性患者,起床上厕所侯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送至我院急诊,急诊医生行CT检查排除脑出血,快速判断患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立即通知卒中中心,杨娟主治医生查体:患者言语含糊,左侧中枢性面瘫,患者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级左侧偏身浅痛觉减退。NIHSS评分11分,mRs5分。给予静脉溶栓,告知家属患者考虑大血管病变,静脉溶栓效果可能不不佳,建议立即桥接,行介入取栓血管开通治疗,但风险与获益并存,家属同意介入手术。
手术后患者左侧肢体瘫痪基本恢复正常,能下地行走。
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表示宁愿患上急性心梗之类的急症猝死掉,也不愿意得脑梗死落个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其中透露出诸多无奈: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有效治疗措施不足,治疗时间窗短,致残率高。
在年以前,急性脑梗死的特异性治疗措施是静脉溶栓治疗,但因为溶栓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以内,且有其他一些禁忌症,真正能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欠发达地区只有3%左右,发达国家和地区最高也不足20%,而且即使接受恰当溶栓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也只有大约1/3。
年,权威杂志先后发表多篇文章表示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所致的脑梗死动脉取栓治疗疗效优于静脉溶栓治疗。自此,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脑血管病医师